close



 


[ 轉載 ] 轉行的故事 前面的路沒有白走


[ 轉載自 30雜誌 2006-08-03 ]


轉行不是把前面所有的東西都丟掉,反而是所有經驗的累積。35歲之前有機會就多去嘗試各個領域,說不定能夠發現自己想像不到的天賦。


「如果什麼都想太多,我就什麼也做不了了。」這是Armani Casa遠企店店長陳華祥四次轉行後的發現。
大學時順著父母的期望念商,畢業後待過鞋業、餐廳、平面設計業、電影業,最後還是順從自己對美學、設計的渴望,回歸家飾業的陳華祥,在茫茫的黑暗裡摸索著未來,總算找到引路的一盞明燈。


前兩「轉」:培養美感實力


新加坡長大的陳華祥,雖然從小就知道自己對「美」很有興趣,但還是順從華人社會那套「萬般皆下品,唯有讀書高」的思考邏輯,在父母的期望下念了商學院。但對美的嚮往,就像一顆種子,慢慢地在他心裡發芽抽長。
因此畢業後,陳華祥找了一個稍微跟美沾上邊的工作,在進口鞋店做行銷企畫。工作雖然是貢獻自己所學,但總覺得好像少了點什麼。剛好那時,做平面設計的朋友需要有人幫忙做專案管理以及業務拓展的工作,陳華祥想想自己還很年輕,可以到不同領域多學學,就毅然放棄了累積三年的鞋業工作經驗,到平面設計業重新開始。
「其實不是很難,專心去聽、去看,很快就學會了。」雖然本來不是學設計出身、對這個產業也一知半解,但陳華祥願意放下身段,跟著老闆現場學,因此沒多久就上手了。
當時的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視形象及政令的宣導,因此平面設計公司有接不完的案子。再加上飯店、度假中心、工商企業的蓬勃發展,急需設計公司來製作廣告和宣傳DM,陳華祥那時為了完成案子常常熬夜加班,以至於累出病來。
大病一場之後,他開始思考自己工作的意義和價值:有必要為了工作,把自己累得生病嗎?再加上當時適逢亞洲金融風暴,所有的案子一夕間減少了一半以上,「你能想像才不到四個月而已,案子就都停頓下來的狀況嗎?」內外交逼,讓陳華祥萌生辭意。


後兩「轉」:累積溝通經驗


此時,剛好有朋友在吉隆坡開娘惹餐廳,問陳華祥想不想過來幫忙,陳華祥心想可以到其他地方散心、又能工作賺錢,何樂而不為?於是,陳華祥就這樣到新的國家、新的產業重新開始,負責管理餐廳的廚房、外場以及公關事宜。
邊工作、邊休息了八個月之後,陳華祥認識了台灣的古董店老闆,又風塵僕僕地從吉隆坡打包行李到台灣工作。原本只打算幫忙完就走,沒想到在台灣這一待就是七年。這期間,還曾經有一段時間待過電影業,幫導演聯繫國外片商的溝通事宜。一直到晴山代理Armani家具,急需專業人才,擅於溝通、擁有多年服務、企畫、設計經驗的陳華祥才出線,接下了這個人人稱羨的職務。
問陳華祥摸索了十年、總共換了五個產業,才終於找到自己的興趣,不會覺得摸索期太長、浪費太多時間嗎?「我今天的位置,都是之前所有經驗的累積。」他回答。古董店的經驗,讓陳華祥對布的紋路、織法、材質有一定程度的了解,這是目前所在的家飾業必備的知識;而長期從事服務業,累積了許多對「人」的溝通技巧,也是身為店長不可或缺的能力。
「前面的路絕對不是白走的!」陳華祥強調,轉行不是把前面所有的東西都丟掉,反而是所有經驗的累積。例如醫生轉行開麵包店,是把他之前做事謹慎、細心的精神放進去;律師轉行賣紅酒,原本的好口才也還是派得上用場。所有待過的行業,都是為了成就現在的發光發熱,從前的努力絕對不是白費力氣。因此,陳華祥鼓勵年輕人,35歲之前有機會就多去嘗試各個領域,說不定能夠發現自己想像不到的天賦。


陳華祥


2004年迄今Armani Casa遠企店店長
2003年電影業企業公關
1999年古董店經理
1999年娘惹餐廳經理
1995年平面設計公司AE
1992年進口鞋店行銷企畫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aster 的頭像
    Master

    類宅男的部落格

    Ma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